<table id="9evml"></table>
<p id="9evml"></p>
        <td id="9evml"><option id="9evml"></option></td>
        <tr id="9evml"><label id="9evml"></label></tr>
          <acronym id="9evml"></acronym>

          您好,歡迎來到四川省通宇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新陽不銹鋼
          banner

          GB50311-2007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含條文說明)

          • 分類:技術規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09-08-20 10:35
          • 訪問量:

          【概要描述】為了配合現代化城鎮信息通信網向數字化方向發展,規范建筑與建筑群的語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業務綜合網絡建設,特制定本規范。

          GB50311-2007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規范(含條文說明)

          【概要描述】為了配合現代化城鎮信息通信網向數字化方向發展,規范建筑與建筑群的語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業務綜合網絡建設,特制定本規范。

          • 分類:技術規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09-08-20 10:35
          • 訪問量:
          詳情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2.1術語……………………………………………………(2)

            2.2符號與縮略詞……………………………………………(5)

            3系統設計…………………………………………………(7)

            3.1系統構成………………………………………………(7)

            3.2系統分級與組成…………………………………………(9)

            3.3纜線長度劃分……………………………………………(1 1)

            3.4系統應用…………………………………………………( 1 2)

            3.5屏蔽布線系統……………………………………………(1 3)

            3.6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1 3)

            3.7工業級布線系統…………………………………………(1 4)

            4系統配置設計……………………………………………(1 5)

            4.1工作區…………………………………………………(1 5)

            4.2配線子系統……………………………………………(1 5)

            4.3干線子系統……………………………………………(1 7)

            4.4建筑群子系統……………………………………………(1 8)

            4.5設備間…………………………………………………(1 8)

            4.6進線間…………………………………………………(1 8)

            4.7管理……………………………………………………(1 8)

            5系統指標…………………………………………………(20)

            6安裝工藝要求……………………………………………(31)

            6.1工作區…………………………………………………(3 1)

            6.2電信間…………………………………………………(31)

            6.3設備間…………………………………………………(3 2)

            6.4進線間…………………………………………………(3 3)

            6.5纜線布放………………………………………………(3 4)

            7電氣防護及接地…………………………………………(3 6)

            8防火……………………………………………………… (3 9)

            本規范用詞說明………………………………………………(4 0)

            附:條文說明…………………………………………………(41)

            1總則

            1.0.1為了配合現代化城鎮信息通信網向數字化方向發展,規范建筑與建筑群的語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業務綜合網絡建設,特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1.0.3綜合布線系統設施及管線的建設,應納入建筑與建筑群相應的規劃設計之中。工程設計時,應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功能、環境條件和近、遠期用戶需求進行設計,并應考慮施工和維護方便,確保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1.0:4綜合布線系統應與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公共安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等統籌規劃,相互協調,并按照各系統信息的傳輸要求優化設計。

            1.0.5綜合布線系統作為建筑物的公用通信配套設施,在工程設計中應滿足為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業務的需求。

            1.0.6綜合布線系統的設備應選用經過國家認可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鑒定合格的、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的定型產品。

            1.0.7綜合布線系統的工程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布線cabling能夠支持信息電子設備相連的各種纜線、跳線、接插軟線和連接器件組成的系統。

            2.1.2建筑群子系統campus subsystem由配線設備、建筑物之間的干線電纜或光纜、設備纜線、跳線等組成的系統。

            2.1.3電信間telecommunications room放置電信設備、電纜和光纜終端配線設備并進行纜線交接的專用空間。

            2.1.4工作區work area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獨立區域。

            2.1.5信道channel

            連接兩個應用設備的端到端的傳輸通道。信道包括設備電纜、設備光纜和工作區電纜、工作區光纜。

            2.1.6鏈路link一個CP鏈路或是一個****鏈路。

            2.1.7****鏈路permanent link信息點與樓層配線設備之間的傳輸線路。它不包括工作區纜線和連接樓層配線設備的設備纜線、跳線,但可以包括一個CP鏈路。

            2.1.8集合點(CP)consolidation point樓層配線設備與工作區信息點之間水平纜線路由中的連接點。

            2.1.9 CP鏈路cp link樓層配線設備與集合點(CP)之間,包括各端的連接器件在內的****性的鏈路。

            2.1.10建筑群配線設備campus distributor終接建筑群主干纜線的配線設備。

            2.1.11建筑物配線設備building distributor為建筑物主干纜線或建筑群主干纜線終接的配線設備。

            2.1.12樓層配線設備floor distributor終接水平電纜j水平光纜和其他布線子系統纜線的配線設備。

            2.1.13建筑物入口設施building entrance facility提供符合相關規范機械與電氣特性的連接器件,使得外部網絡電纜和光纜引入建筑物內。

            2.1.14連接器件connecting hardware用于連接電纜線對和光纖的一個器件或-組器件。

            2.1.15光纖適配器optical fibre connector將兩對或-對光纖連接器件進行連接的器件。

            2.1.16建筑群主于電纜、建筑群主干光纜campus backbone cable用于在建筑群內連接建筑群配線架與建筑物配線架的電纜、光纜。

            2.1.17建筑物主干纜線building backbone cable連接建筑物配線設備至樓層配線設備及建筑物內樓層配線設

            備之間相連接的纜線。建筑物主干纜線可為主干電纜和主干光纜。

            2.1.18水平纜線horizontal cable樓層配線設備到信息點之間的連接纜線。

            2.1.19****水平纜線fixed herizontal cable樓層配線設備到CP的連接纜線,如果鏈路中不存在CP點,為直接連至信息點的連接纜線。

            2.1.20 CP纜線cp cable連接集合點(CP)至工作區信息點的纜線。

            2.1.21信息點(TO)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各類電纜或光纜終接的信息插座模塊。

            2.1.22設備電纜、設備光纜equipment cable通信設備連接到配線設備的電纜、光纜。

            2.1.23跳線jumper不帶連接器件或帶連接器件的電纜線對與帶連接器件的光纖,用于配線設備之間進行連接。

            2.1.24纜線(包括電纜、光纜)cable在一個總的護套里,由一個或多個同-類型的纜線線對組成,并可包括一個總的屏蔽物。

            2.1.25光纜optical cable由單芯或多芯光纖構成的纜線。

            2.1.26電纜、光纜單元cable unit型號和類別相同的電纜線對或光纖的組合。電纜線對可有屏蔽物。

            2.1.27線對pair一個平衡傳輸線路的兩個導體,一般指一個對絞線對。

            2.1.28平衡電纜balanced cable由一個或多個金屬導體線對組成的對稱電纜。

            2.1.29屏蔽平衡電纜screened balanced cable帶有總屏蔽和/或每線對均有屏蔽物的平衡電纜。

            2.1.30非屏蔽平衡電纜unscreened balanced cable不帶有任何屏蔽物的平衡電纜。

            2.1.31接插軟線patch calld-端或兩端帶有連接器件的軟電纜或軟光纜。

            2.1.32多用戶信息插座muiti—user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在某-地點,若干信息插座模塊的組合。

            2.1.33交接(交叉連接)cross—connect配線設備和信息通信設備之間采用接插軟線或跳線上的連接器件相連的-種連接方式。

            2.1.34互連interconnect不用接插軟線或跳線,使用連接器件把-端的電纜、光纜與另-端的電纜、光纜直接相連的-種連接方式。

            2.2符號與縮略詞

          英文縮寫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或解釋
          ACR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衰減串音比
          BD
           Building distributor
          建筑物配線設備
          CD
           Campus Distributor
          建筑群配線設備
          CP
          Consolidation point
          集合點
          dB
          dB
          電信傳輸單元:分貝
          d.c.
          Direct current
          直流
          EI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美國電子工業協會
          ELFEXT
           Equal level f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10ss)
          等電平遠端串音衰減
          FD
           Floor distributor
          樓層配線設備
          FEXT
           F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10ss)
          遠端串音衰減(損耗)
          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
          IEEE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
          IL
           Insertion 10SS
          插入損耗
          IP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網協議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綜合業務數字網
          IS0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化組織
          LCL
          Longitudinal to differential conversion lOSS
          縱向對差分轉換損耗
          0F
          Optical fibre
          光纖
          PSNEXT
          Power sum NEXT attenuation(10ss)
          近端串音功率和
          PSACR
          Power sum ACR
          ACR功率和
          PS ELFEXT
          Power sum ELFEXT attenuation(10ss)
          ELFEXT衰減功率和
          RL
          Return 1oss
          回波損耗
          SC
          Subscriber connector(optical fibre connector)
          用戶連接器(光纖連接器)
          SFF
          Small form factor connector
          小型連接器
          TCL
          Transverse conversion lOSS
          橫向轉換損耗
          TE
          Terminal equipment
          終端設備
          TIA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美國電信工業協會
          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美國保險商實驗所安全標準
          Vr.m.s
          Vroot.mean.square
          電壓有效值

            3系統設計

            3.1系統構成

            3.1.1綜合布線系統應為開放式網絡拓撲結構,應能支持語音、數據、圖像、多媒體業務等信息的傳遞。

            3.1.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宜按下列七個部分進行設計:

            1工作區: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TE)的區域宜劃分為一個工作區。工作區應由配線子系統的信息插座模塊(TO)延伸到終端設備處的連接纜線及適配器組成。

            2配線子系統:配線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模塊、信息插座模塊至電信間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和光纜、電信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等組成。

            3干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至電信間的干線電纜和光纜,安裝在設備間的建筑物配線設備(B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4建筑群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應由連接多個建筑物之間的主干電纜和光纜、建筑群配線設備(C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5設備間:設備間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適當地點進行網絡管理和信息交換的場地。對于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設備間主要安裝建筑物配線設備。電話交換機、計算機主機設備及入口設施也可與配線設備安裝在-起。

            6進線間:進線間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線的入口部位,并可作為入口設施和建筑群配線設備的安裝場地。

            7管理:管理應對工作區、電信間、設備間、進線間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模塊等設施按-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

            3.1.3綜合布線系統的構成應符合以下要求:

            1綜合布線系統基本構成應符合圖3.1.3-1要求。

            注:配線子系統中可以設置集合點(CP點),也可不設置集合點。

            2綜合布線子系統構成應符合圖3.1.3—2要求。

            注:1圖中的虛線表示BD與BD之間,FD與FD之間可以設置主于纜線。

            2建筑物FD可以經過主干纜線直接連至CD,TO也可以經過水平纜線直接連至BD。

            3綜合布線系統入口設施及引入纜線構成應符合圖3.1.3-3的要求。

            注:對設置了設備間的建筑物,設備間所在樓層的FD可以和設備中的BD/CD及人口設施安裝在同一場地。

            3.2系統分級與組成

            3.2.1綜合布線銅纜系統的分級與類別劃分應符合表3.2.1的要求。

            表3.2.1銅纜布線系統的分級與類別

          系統分級
          支持帶寬(Hz)
          支持應用器件
          電纜
          連接硬件
          A
          100K
           
           
          B
          1M
           
           
          C
          16M
          3類
          3類
          D
          100M
          5/5e類
          5/5e類
          E
          250M
          6類
          6類
          F
          600M
          7類
          7類

            注:3類、5/5e類(超5類)、6類、7類布線系統應能支持向下兼容的應用。

            3.2.2光纖信道分為OF-300、OF-500和OF-2000三個等級,各等級光纖信道應支持的應用長度不應小于300m、500m及2000m。

            3.2.3綜合布線系統信道應由**長90m水平纜線、**長10m的跳線和設備纜線及**多4個連接器件組成,****鏈路則由90m水平纜線及3個連接器件組成。連接方式如圖3.2.3所示。

            3.2.4光纖信道構成方式應符合以下要求:

            1水平光纜和主干光纜至樓層電信間的光纖配線設備應經光纖跳線連接構成(圖3.2.4-1)。

            2水平光纜和主干光纜在樓層電信間應經端接(熔接或機械連接)構成(圖3.2.4-2)。

            3水平光纜經過電信間直接連至大樓設備間光配線設備構成(圖3.2.4—3)。

            注:FD安裝于電信間,只作為光纜路徑的場合。

            3.2.5當工作區用戶終端設備或某區域網絡設備需直接與公用數據網進行互通時,宜將光纜從工作區直接布放至電信入口設施的光配線設備。

            3.3纜線長度劃分

            3.3.1綜合布線系統水平纜線與建筑物主干纜線及建筑群主干纜線之和所構成信道的總長度不應大于2000m。

            3.3.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線設備之間(FD與BD、FD與CD、BD與BD、BD與CD之間)組成的信道出現4個連接器件時,主干纜線的長度不應小于15m。

            3.3.3配線子系統各纜線長度應符合圖3.3.3的劃分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配線子系統信道的****長度不應大于100m。

            2工作區設備纜線、電信間配線設備的跳線和設備纜線之和不應大于10m,當大于10m時,水平纜線長度(90m)應適當減少。

            3樓層配線設備(FD)跳線、設備纜線及工作區設備纜線各自的長度不應大于5m。

            3.4系統應用

            3.4.1同-布線信道及鏈路的纜線和連接器件應保持系統等級與阻抗的一致性。

            3.4.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產品類別及鏈路、信道等級確定應綜合考慮建筑物的功能、應用網絡、業務終端類型、業務的需求及發展、性能價格、現場安裝條件等因素,應符合表3.4.2要求。

            表3.4.2布線系統等級與類別的選用

          業務
          種類
          配線子系統
          干線子系統
          建筑群子系統
          等級
          類別
          等級
          類別
          等級
          類別
          語音
          D/E
          5e/6
          C
          3(大對數)
          C
          3(室外大對數)
          數據
          D/E/F
          5e/6/7
          D/E/F
          5e/6/7(4對)
           
           
          光纖(多?;騿文?
          62.5um多模/50um多模/<10um單模
          光纖
          62.5um多模/50urn多模/<10urn單模
          光纖
          62.5um多模/50um
          多模/<1um單模
          其他應用
          可采用5e/6類4對對絞電纜和62.5p_m多模/50um多模/<10um多模、單模光纜

            注:其他應用指數字監控攝像頭、樓宇自控現場控制器(DDC)、門禁系統等采用網絡端口傳送數字信息時的應用。

            3.4.3綜合布線系統光纖信道應采用標稱波長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纖及標稱波長為1310nm和1550nm的單模光纖。

            3.4.4單模和多模光纜的選用應符合網絡的構成方式、業務的互通互連方式及光纖在網絡中的應用傳輸距離。樓內宜采用多模光纜,建筑物之間宜采用多?;騿文9饫|,需直接與電信業務經營者相連時宜采用單模光纜。

            3.4.5為保證傳輸質量,配線設備連接的跳線宜選用產業化制造的審.、光各類跳線,在電話應用時宜選用雙芯對絞電纜。

            3.4.6工作區信息點為電端口時,應采用8位模塊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SFF小型光纖連接器件及適配器。

            3.4.7 FD、BD、CD配線設備應采用8位模塊通用插座或卡接式配線模塊(多對、25對及回線型卡接模塊)和光纖連接器件及光纖適配器(單工或雙工的ST、SC或SFF光纖連接器件及適配器)。

            3.4.8 CP集合點安裝的連接器件應選用卡接式配線模塊或8位模塊通用插座或各類光纖連接器件和適配器。

            3.5屏蔽布線系統

            3.5.1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電磁干擾場強高于3V/m時,宜采用屏蔽布線系統進行防護。

            3.5.2用戶對電磁兼容性有較高的要求(電磁干擾和防信息泄漏)時,或網絡安全保密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線系統。

            3.5.3采用非屏蔽布線系統無法滿足安裝現場條件對纜線的間距要求時,宜采用屏蔽布線系統。

            3.5.4屏蔽布線系統采用的電纜、連接器件、跳線、設備電纜都應是屏蔽的,并應保持屏蔽層的連續性。

            3.6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

            3.6.1對于辦公樓、綜合樓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區域大開間的場地,由于其使用對象數量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等因素,宜按開放辦公室綜合布線系統要求進行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多用戶信息插座時,每一個多用戶插座包括適當的備用量在內,宜能支持12個工作區所需的8位模塊通用插座;各段纜線長度可按表3.6.1選用,也可按下式計算。

            C=(102-H)/1.2 (3.6.1-1)

            W=C-5 (3.6.1-2)

            式中C=w+D——工作區電纜、電信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長度之和;

            D——電信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總長度;

            W——工作區電纜的****長度,且W≤22m;

            H——水平電纜的長度。

            表3.6.1各段纜線長度限值

          電纜總長度(m)
          水平布線電纜H(m)
          工作區電纜w(m)
          電信間跳線和設備電纜D(m)
          100
          90
          5
          5
          99
          85
          9
          5
          98
          80
          13
          5
          97
          25
          17
          5
          97
          70
          22
          5

            2采用集合點時,集合點配線設備與FD之間水平線纜的長度應大于15m。集合點配線設備容量宜以滿足12個工作區信息點需求設置。同一個水平電纜路由不允許超過一個集合點(CP);

            從集合點引出的CP線纜應終接于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戶信息插座上。

            3.6.2多用戶信息插座和集合點的配線設備應安裝于墻體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

            3.7工業級布線系統

            3.7.1工業級布線系統應能支持語音、數據、圖像、視頻、控制等信息的傳遞,并能應用于高溫、潮濕、電磁干擾、撞擊、振動、腐蝕氣體、灰塵等惡劣環境中。

            3.7.2工業布線應用于工業環境中具有良好環境條件的辦公區、控制室和生產區之間的交界場所、生產區的信息點,工業級連接器件也可應用于室外環境中。

            3.7.3在工業設備較為集中的區域應設置現場配線設備。

            3.7.4工業級布線系統宜采用星形網絡拓撲結構。

            3.7.5工業級配線設備應根據環境條件確定IP的防護等級。

            4系統配置設計

            4.1工作區

            4.1.1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1設備的連接插座應與連接電纜的插頭匹配,不同的插座與插頭之間應加裝適配器。

            2在連接使用信號的數模轉換,光、電轉換,數據傳輸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采用適配器。

            3對于網絡規程的兼容,采用協議轉換適配器。

            4各種不同的終端設備或適配器均安裝在工作區的適當位置,并應考慮現場的電源與接地。

            4.1.2每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應按不同的應用功能確定。

            4.2配線子系統

            4.2.1根據工程提出的近期和遠期終端設備的設置要求,用戶性質、網絡構成及實際需要確定建筑物各層需要安裝信息插座模塊的數量及其位置,配線應留有擴展余地。

            4.2.2配線子系統纜線應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對對絞電纜,在需要時也可采用室內多?;騿文9饫|。

            4.2.3電信間FD與電話交換配線及計算機網絡設備之間的連接方式應符合以下要求:

            1電話交換配線的連接方式應符合圖4.2.3-1要求。

            2計算機網絡設備連接方式。

            1)經跳線連接應符合圖4.2.3-2要求。

            2)經設備纜線連接方式應符合圖4.2.3-3要求。

            4.2.4每一個工作區信息插座模塊(電、光)數量不宜少于2個,并滿足各種業務的需求。

            4.2.5底盒數量應以插座盒面板設置的開口數確定,每一個底盒支持安裝的信息點數量不宜大于2個。

            4.2.6光纖信息插座模塊安裝的底盒大小應充分考慮到水平光纜(2芯或4芯)終接處的光纜盤留空間和滿足光纜對彎曲半徑的要求。

            4.2.7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模塊應支持不同的終端設備接入,每一個8位模塊通用插座應連接t根4對對絞電纜;對每一個雙工或

            2個單工光纖連接器件及適配器連接1根2芯光纜。

            4.2.8從電信間至每一個工作區水平光纜宜按2芯光纜配置。

            光纖至工作區域滿足用戶群或大客戶使用時,光纖芯數至少應有2芯備份,按4芯水平光纜配置。

            4.2.9連接至電信間的每-根水平電纜/光纜應終接于相應的配線模塊,配線模塊與纜線容量相適應。

            4.2.10電信間FD主干側各類配線模塊應按電話交換機、計算機網絡的構成及主干電纜/光纜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塊類型和規格的選用進行配置。

            4.2.11電信間FD采用的設備纜線和各類跳線宜按計算機網絡設備的使用端口容量和電話交換機的實裝容量、業務的實際需求或信息點總數的比例進行配置,比例范圍為25%~50%。

            4.3干線子系統

            4.3.1干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和光纖總芯數,應滿足工程的實際需求,并留有適當的備份容量。主干纜線宜設置電纜與光纜,并互相作為備份路由。

            4.3.2干線子系統主干纜線應選擇較短的安全的路由。主干電纜宜采用點對點終接,也可采用分支遞減終接。

            4.3.3如果電話交換機和計算機主機設置在建筑物內不同的設備間,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纜線來分別滿足語音和數據的需要。

            4.3.4在同-層若干電信間之間宜設置干線路由。

            4.3.5主干電纜和光纜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應符合以下規定:

            1對語音業務,大對數主干電纜的對數應按每一個電話8位模塊通用插座配置1對線,并在總需求線對的基礎上至少預留約10%的備用線對。

            2對于數據業務應以集線器(HUB)或交換機(SW)群(按4個HUB或SW組成1群);或以每個HUB或SW設備設置1個主干端口配置。每1群網絡設備或每4個網絡設備宜考慮1個備份端口。主干端口為電端ICl時,應按4對線容量,為光端口時則按2芯光纖容量配置。

            3當工作區至電信間的水平光纜延伸至設備間的光配線設備(BD/CD)時,主干光纜的容量應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纜光纖的容量在內。

            4建筑物與建筑群配線設備處各類設備纜線和跳線的配備宜符合第4.2.11條的規定。

            4.4建筑群子系統

            4.4.1 CD宜安裝在進線間或設備間,并可與入口設施或BD合用場地。

            4.4.2 CD配線設備內、外側的容量應與建筑物內連接BD配線設備的建筑群主干纜線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纜線容量相一致。

            4.5設備間

            4.5.1在設備間內安裝的BD配線設備干線側容量應與主干纜線的容量相一致。設備側的容量應與設備端口容量相一致或與干線側配線設備容量相同。

            4.5.2 BD配線設備與電話交換機及計算機網絡設備的連接方式亦應符合第4.2.3條的規定。

            4.6進線間

            4.6.1建筑群主干電纜和光纜、公用網和專用網電纜、光纜及天線饋線等室外纜線進入建筑物時,應在進線間成端轉換成室內電纜、光纜,并在纜線的終端處可由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設置入口設施,入口設施中的配線設備應按引入的電、光纜容量配置。

            4.6.2電信業務經營者在進線間設置安裝的入口配線設備應與BD或CD之間敷設相應的連接電纜、光纜,實現路由互通。纜線類型與容量應與配線設備相一致。

            部接入業務及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纜線接入的需求,并應留有2~4孔的余量。

            4.7管理

            4.7.1對設備間、電信間、進線間和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點等設施應按-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并宜符合下列規定:1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宜采用計算機進行文檔記錄與保存,簡單且規模較小的綜合布線系統工程可按圖紙資料等紙質文檔進行管理,并做到記錄準確、及時更新、便于查閱;文檔資料應實現漢化。

            2綜合布線的每-電纜、光纜、配線設備、端接點、接地裝置、敷設管線等組成部分均應給定唯-的標識符,并設置標簽。標識符應采用相同數量的字母和數字等標明。

            3電纜和光纜的兩端均應標明相同的標識符。

            4設備間、電信間、進線間的配線設備宜采用統-的色標區別各類業務與用途的配線區。

            4.7.2所有標簽應保持清晰、完整,并滿足使用環境要求。

            4.7.3對于規模較大的布線系統工程,為提高布線工程維護水平與網絡安全,宜采用電子配線設備對信息點或配線設備進行管理,以顯示與記錄配線設備的連接、使用及變更狀況。

            4.7.4綜合布線系統相關設施的工作狀態信息應包括:設備和纜線的用途、使用部門、組成局域網的拓撲結構、傳輸信息速率、終端設備配置狀況、占用器件編號、色標、鏈路與信道的功能和各項主要指標參數及完好狀況、故障記錄等,還應包括設備位置和纜線走向等內容。

            5系統指標

            5.0.1綜合布線系統產品技術指標在工程的安裝設計中應考慮機械性能指標(如纜線結構、直徑、材料、承受拉力、彎曲半徑等)。

            5.0.2相應等級的布線系統信道及****鏈路、CP鏈路的具體指標項目,應包括下列內容:

            1 3類、5類布線系統應考慮指標項目為衰減、近端串音(NEXT)。

            2 5e類、6類、7類布線系統,應考慮指標項目為插入損耗(IL)、近端串音、衰減串音比(ACR)、等電平遠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衰減串音比功率和(PS ACR)、等電平遠端串音功率和(PS ELEFXT)、回波損耗(RL)、時延、時延偏差等。

            3屏蔽的布線系統還應考慮非平衡衰減、傳輸阻抗、耦合衰減及屏蔽衰減。

            5.0.3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中,系統信道的各項指標值應符合以下要求:

            1回波損耗(RL)只在布線系統中的C、D、E、F級采用,在布線的兩端均應符合回波損耗值的要求,布線系統信道的**小回波損耗值應符合表5.0.3-1的規定。

            表5.0.3-1信道回波損耗值

          頻率
          **小回波損耗(dB)
          (MHz)
          C級
          D級
          E級
          F級
          1
          15.0
          17.0
          19.0
          19.0
          16
          15.0
          17.0
          18.0
          18.0
          100
           
          10.0
          12.0
          12.0
          250
           
           
          8.0
          8.0
          600
           
           
           
          8.0
                         

            2布線系統信道的插入損耗(IL)值應符合表5.0.3-2的規定。

            表5.0.3-2信道插入損耗值

          頻率
          ****插入損耗(dB)
          (MHz)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0.1
          16.0
          5.5
           
           
           
           
          1
           
          5.8
          4.2
          4.0
          4.0
          4.0
          16
           
           
          14.4
          9.1
          8.3
          8.1
          100
           
           
           
          24.0
          21.7
          20.8
          250
           
           
           
           
          35.9
          33.8
          600
           
           
           
           
           
          54.6

            3線對與線對之間的近端串音(NEXT)在布線的兩端均應符合NEXT值的要求,布線系統信道的近端串音值應符合表5.0.3-3的規定。

            表5.0.3-3信道近端串音值

          頻率
          **小近端串音(dB)
          (MHz)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0.1
          27.0
          40.0
           
           
           
           
          1
           
          25.0
          39.1
          60.0
          65.0
          65.0
          16
           
           
          19.4
          43.6
          53.2
          65.0
          i00
           
           
           
          30.1
          39.9
          62.9
          250
           
           
           
           
          33.1
          56.9
          600
           
           
           
           
           
          51.2

            4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只應用于布線系統的D、E、F級,在布線的兩端均應符合PS NEXT值要求,布線系統信道的PS NEXT值應符合表5.0.3-4的規定。

            表5.0.3-4信道近端串音功率和值

          頻率(MHz)
          **小近端串音功率和(dB)
          D級
          E級
          F級
          1
          57.0
          62.0
          62.0
          16
          40.6
          50.6
          62.0
          100
          27.1
          37.1
          59.9
          250
           
          30.2
          53.9
          600
           
           
          48.2

            5線對與線對之間的衰減串音比(ACR)只應用于布線系統的D、E、F級,ACR值是NEXT與插入損耗分貝值之間的差值,

            在布線的兩端均應符合ACR值要求。布線系統信道的ACR值應符合表5.0.3-5的規定。

            表5.0.3-5信道衰減串音比值

          頻率(MHz)
          **小衰減串音比(dB)
          D級
          E級
          F級
          1
          56.0
          61.O
          61.0
          16
          34.5
          44.9
          56.9
          100
          6.1
          18.2
          42.1
          250
           
          -2.8
          23.1
          600
           
           
          -3.4

            6 ACR功率和(PS ACR)為表5.0.3-4近端串音功率和值與表5.0.3-2插入損耗值之間的差值。布線系統信道的PS ACR值應符合表5.0.3-6規定。

            表5.0.3-6信道ACR功率和值

          頻率(MHz)
          **小ACR功率和(dB)
          D級
          E級
          F級
          1
          53.0
          58.0
          58.0
          16
          31.5
          42.3
          53.9
          100
          3.1
          15.4
          39.1
          250
           
          -5.8
          20.1
          600
           
           
          -6.4

            7線對與線對之間等電平遠端串音(ELFEXT)對于布線系統信道的數值應符合表5.0.3-7的規定。

            表5.0.3-7信道等電平遠端串音值

          頻率
          **小等電平遠端串音(dB)
          (MHz)
          D級
          E級
          F級
          l
          57.4
          63.3
          65.0
          16
          33.3
          39.2
          57.5
          100
          17.4
          23.3
          44.4
          250
           
          15.3
          37.8
          600
           
           
          31.3

            8布線系統****鏈路的**小PS ELFEXT值應符合表5.0.3-8的規定。

            表5.0.3-8****鏈路的**小PS ELFEXT值

          頻率(MHz)
          **小PS ELFEXT值(dB)
          D級
          E級
          F級
          1
          55.6
          61.2
          62.0
          16
          31.5
          37.2
          56.3
          100
          15.6
          21.2
          43.0
          250
           
          13.2
          36.2
          600
           
           
          29.6

            9布線系統信道的直流環路電阻(d.c.)應符合表5.0.3-9的規定。

            表5.0.3-9信道直流環路電阻

          ****直流環路電阻(Ω)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560
          170
          40
          25
          25
          25

            10布線系統信道的傳播時延應符合表5.0.3-10的規定。

            表5.0.3-10信道傳播時延偏差

          頻率
          (MHz)
          ****傳播時延(us)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0.1
          20.000
          5.000
           
           
           
           
          1
           
          5.000
          0.580
          0.580
          0.580
          0.580
          16
           
           
          0.553
          0.553
          0.553
          0.553
          100
           
           
           
          0.548
          0.548
          0,548
          250
           
           
           
           
          0.546
          0.546
          600
           
           
           
           
           
          0.545

            II布線系統信道的傳播時延偏差應符合表5.0.3-11的規定。

            表5.0.3-11信道傳播時延偏差

          等級
          頻率(MHz)
          ****時延偏差(us)
          A
          f=0.1
           
          B
          0.1≤f≤1
           
          C
          1≤f≤16
          0.050①
          D
          1≤f≤100
          0.050①
          E
          14≤f≤250
          0.050①'
          F
          14≤f<600
          0.030②

            注:①0.050為0.045+4X 0.00125計算結果。②0.030為0.025+4X0.00125計算結果。

            12一個信道的非平衡衰減[縱向對差分轉換損耗(LCL)或橫向轉換損耗(TCL)]應符合表5.0.3-12的規定。在布線的兩端均應符合不平衡衰減的要求。

            表5.0.3-12信道非平衡衰減

          等級
          頻率(MHz)
          ****不平衡衰減(dB)
          A
          {-0.1
          30
          B
          f-0.1和1
          在0.IMHz時為45;1MHz時為20
          C
          1≤,<16
          30~5 lg(f)f.f.S.
          D
          1≤f≤l00
          40~10 lg(f)f.f.S.
          E
          1≤f≤250
          40~10 lg(f)f.f.S.
          F
          1≤f≤600
          40~10 lg(f)f.f.S.

            5.0.4對于信道的電纜導體的指標要求應符合以下規定:

            1在信道每-線對中兩個導體之間的不平衡直流電阻對各等級布線系統不應超過3%。

            2在各種溫度條件下,布線系統D、E、F級信道線對每-導體**小的傳送直流電流應為0.175A。

            3在各種溫度條件下,布線系統D、E、F級信道的任何導體之間應支持72V直流工作電壓,每一線對的輸入功率應為10W。

            5.0.5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中,****鏈路的各項指標參數值應符合表5.0.5-1~表5.0.5-11的規定。

            1布線系統****鏈路的**小回波損耗值應符合表5.0.5-1的規定。

            表5.0.5-1****鏈路**小回波損耗值

          頻率
          (MHz)
          **小回波損耗(dB)
          C級
          D級
          E級
          F級
          1
          15.0
          19.0
          21.0
          21.0
          16
          15.0
          19.0
          20.0
          20.0
          100
           
          12.O
          14.0
          14.0
          250
           
           
          10.0
          10.0
          600
           
           
           
          10.0

            2布線系統****鏈路的****插入損耗值應符合表5.0.5-2的規定。

            表5.0.5-2****鏈路****插入損耗值

          頻率
          (MHz)
          ****插入損耗(dB)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0.1
          16.0
          5.5
           
           
           
           
          1
           
          5.8
          4.0
          4.0
          4.0
          4.0
          16
           
           
          12.2
          7.7
          7.1
          6.9
          100
           
           
           
          20.4
          18.5
          17.7
          250
           
           
           
           
          30.7
          28.8
          600
           
           
           
           
           
          46.6

            3布線系統****鏈路的**小近端串音值應符合表5.0.5-3的規定。

            表5.0.5-3****鏈路**小近端串音值

          頻率
          (MHz)
          **小NEXT(dB)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0.1
          27.0
          40.0
           
           
           
           
          1
           
          25.0
          40.1
          60.0
          65.0
          65.0
          16
           
           
          21.1
          45.2
          54.6
          65.0
          100
           
           
           
          32.3
          41.8
          65.0
          250
           
           
           
           
          35.3
          60.4
          600
           
           
           
           
           
          54.7

            4布線系統****鏈路的**小近端串音功率和值應符合表5.0.5-4的規定。

            表5.0.5-4****鏈路**小近端串音功率和值

          頻率
          (MHz)
          **小PSNEXT(dB)
          D級
          E級
          F級
          1
          57.0
          62.0
          62.0
          16
          42.2
          52.2
          62.0
          100
          29.3
          39.3
          62.O
          250
           
          32.7
          57.4
          600
           
           
          51.7

            5布線系統****鏈路的**小ACR值應符合表5.0.5-5的規定。

            表5.0.5-5****鏈路**小ACII值

          頻率
          **小ACR(dB)
          (MHz)
          D級
          E級
          F級
          1
          56.0
          61.0
          61.0
          16
          37.5
          47.5
          58.1
          100
          11.9
          23.3
          47.3
          250
           
          4.7
          31.6
          600
           
           
          8.1

            6布線系統****鏈路的**小PSACR值應符合表5.0.5-6的規定。

            表5.0.5-6****鏈路**小PS ACR值

          頻率
          (MHz)
          **小PSACR(dB)
          D級
          E級
          F級
          1
          53.0
          58.0
          58.0
          16
          34.5
          45.1
          55.1
          100
          8.9
          20.8
          44.3
          250
           
          2.0
          28.6
          600
           
           
          5.1

            7布線系統****鏈路的**小等電平遠端串音值應符合表5.0.5-7的規定。

            表5.0.5-7****鏈路**小等電平遠端串音值

          頻率
          **小ELFEXT(dB:
           
          (MHz)
          D級
          E級
          F級
          1
          58.6
          64:.2
          65.0
          16
          34.5
          40.1
          59.3
          100
          18.6
          24.2
          46.0
          250
           
          16.2
          39.2
          600
           
           
          32.6

            8布線系統****鏈路的**小PS ELFEXT值應符合表5.0.5-8規定。

            表5.0.5-8****鏈路**小PS ELFEXT值

          頻率(MHz)
          **小PS ELFEXT(dB)
          D級
          E級
          F級
          l
          55.6
          61.2
          62.0
          16
          31.5
          37.1
          56.3
          100
          15.6
          21.2
          43.0
          250
           
          13.2
          36.2
          600
           
           
          29.6

            9布線系統****鏈路的****直流環路電阻應符合表5.0.5-9的規定。

            表5.0.5-9****鏈路****直流環路電阻(Q)

          l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l530
          140
          34
          21
          21
          21

            10布線系統****鏈路的****傳播時延應符合表5.0.5-10的規定。

            表5.0.5-10****鏈路****傳播時延值

          頻率
          (MHz)
          ****傳播時延(us)
          A級
          B級
          C級
          D級
          E級
          F級
          0.1
          19.400
          4.400
           
           
           
           
          1
           
          4.400
          0.521
          0.521
          0.521
          0.521
          16
           
           
          0.496
          0.496
          0.496
          0.496
          100
           
           
           
          0.491
          0.491
          0.491
          250
           
           
           
           
          0.490
          0.490
          600
           
           
           
           
           
          0.489

            11布線系統****鏈路的****傳播時延偏差應符合表5.0.5-11的規定。

            表5.0.5-11****鏈路傳播時延偏差

          等級
          頻率(MHz)
          ****時延偏差(us)
          A
          -0.1
           
          B
          0.1≤f<1
           
          C
          1≤f<16
          0.044①
          D
          1≤f≤100
          0.044①
          E
          1≤f≤250
          0.044①
          F
          1≤f≤600
          0.026②

            注:①0.044為0.9×0.045+3×0.00125計算結果。

           ?、?.026為0.9×0.025+3×0.00125計算結果。

            5.0.6各等級的光纖信道衰減值應符合表5.0.6的規定。

            表5.0.6信道衰減值(dB}

          信道
          多模
          單模
          850nm
          1300nm
          1310nm
          1550nm
          OF 300
          2.55
          1.95
          1.80
          1.80
          0F-500
          3.25
          2.25
          2.00
          2.00
          OF_2000
          8.50
          4.50
          3.50
          3.50

            5.0.7光纜標稱的波長,每公里的****衰減值應符合表5.0.7的規定。

            表5.0.7****光纜衰減值(dB/km)

          項目
          OMl,OM2及OM3多模
          0S1單模
          波長
          850nm
          1300nm
          1310nm
          1550nm
          衰減
          3.5
          1.5
          1.0
          1.0

            5.0.8多模光纖的**小模式帶寬應符合表5.0.8的規定。

            表5.0.8多模光纖模式帶寬

          光纖類型
          光纖直徑
          (um)
          **小模式帶寬(MHz·kin)
          過量發射帶寬
          有效光發射帶寬
          波長
          850nm
          1300nm
          850nm
          OMl
          50或62.5
          200
          500
           
          0M2
          50或62.5
          500
          500
           
          0M3
          50
          1500
          500
          2000

            6安裝工藝要求

            6.1工作區

            6.1.1工作區信息插座的安裝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安裝在地面上的接線盒應防水和抗壓。

            2安裝在墻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戶信息插座盒及集合點配線箱體的底部離地面的高度宜為300mm。

            6.1.2工作區的電源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1個工作區至少應配置1個220V交流電源插座。

            2工作區的電源插座應選用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保護接地與零線應嚴格分開。

            6.2電信間

            6.2.1電信間的數量應按所服務的樓層范圍及工作區面積來確定。如果該層信息點數量不大于400個,水平纜線長度在90m范圍以內,宜設置一個電信間;當超出這-范圍時宜設兩個或多個電信間;每層的信息點數量數較少,且水平纜線長度不大于90m的情況下,宜幾個樓層合設一個電信間。

            6.2.2電信間應與強電間分開設置,電信間內或其緊鄰處應設置纜線豎井。

            6.2.3電信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5m2,也可根據工程中配線設備和網絡設備的容量進行調整。

            6.2.4電信間的設備安裝和電源要求,應符合本規范第6.3.8條和第6.3.9條的規定。

            6.2.5電信間應采用外開丙級防火門,門寬大于0.7m。電信間內溫度應為10~35℃,相對濕度宜為20%~80%。如果安裝信息網絡設備時,應符合相應的設計要求。

            6.3設備間

            6.3.1設備間位置應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網絡構成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6.3.2每幢建筑物內應至少設置1個設備間,如果電話交換機與計算機網絡設備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場地或根據安全需要,也可設置2個或2個以上設備間,以滿足不同業務的設備安裝需要。

            6.3.3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與外部配線網連接時,應遵循相應的接口標準要求。

            6.3.4設備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備間宜處于干線子系統的中間位置,并考慮主干纜線的傳輸距離與數量。

            2設備間宜盡可能靠近建筑物線纜豎井位置,有利于主干纜線的引入。

            3設備間的位置宜便于設備接地。

            4設備間應盡量遠離高低壓變配電、電機、X射線、無線電發射等有干擾源存在的場地。

            5設備間室溫度應為10~35。C,相對濕度應為20%~80%,并應有良好的通風。

            6設備間內應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m2,該面積不包括程控用戶交換機、計算機網絡設備等設施所需的面積在內。

            7設備間梁下凈高不應小于2.5m,采用外開雙扇門,門寬不應小于1.5m。

            6.3.5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如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侵入,并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塵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6.3.5的規定。

            表6.3.5塵埃限值

          塵埃顆粒的****直徑(um)
          0.5
          1
          3
          5
          灰塵顆粒的****濃度(粒子數/m3)
          1.4×107
          7×105
           2.4×105
           1.3×105

            注:灰塵粒子應是不導電的,非鐵磁性和非腐蝕性的。

            6.3.6在地震區的區域內,設備安裝應按規定進行抗震加固。

            6.3.7設備安裝宜符合下列規定:

            1機架或機柜前面的凈空不應小于800mm,后面的凈空不應小于600mm。

            2壁掛式配線設備底部離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

            6.3.8設備間應提供不少于兩個220V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但不作為設備供電電源。

            6.3.9設備間如果安裝電信設備或其他信息網絡設備時,設備供電應符合相應的設計要求。

            6.4進線間

            6.4.1進線間應設置管道入口。

            6.4.2進線間應滿足纜線的敷設路由、成端位置及數量、光纜的盤長空間和纜線的彎曲半徑、充氣維護設備、配線設備安裝所需要的場地空間和面積。

            6.4.3進線間的大小應按進線間的進局管道**終容量及入口設施的**終容量設計。同時應考慮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安裝入口設施等設備的面積。

            6.4.4進線間宜靠近外墻和在地下設置,以便于纜線引入。進線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進線間應防止滲水,宜設有抽排水裝置。

            2進線間應與布線系統垂直豎井溝通。

            3進線間應采用相應防火級別的防火門,門向外開,寬度不小于1000mm。

            4進線間應設置防有害氣體措施和通風裝置,排風量按每小時不小于5次容積計算。

            6.4.5與進線間無關的管道不宜通過。

            6.4.6進線間入口管道口所有布放纜線和空閑的管孔應采取防火材料封堵,做好防水處理。

            6.4.7進線間如安裝配線設備和信息通信設施時,應符合設備安裝設計的要求。

            6.5纜線布放

            6.5.1配線子系統纜線宜采用在吊頂、墻體內穿管或設置金屬密封線槽及開放式(電纜橋架,吊掛環等)敷設,當纜線在地面布放時,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地板下線槽、網絡地板、高架(活動)地板布線等安裝方式。

            6.5.2干線子系統垂直通道穿過樓板時宜采用電纜豎井方式。

            也可采用電纜孔、管槽的方式,電纜豎井的位置應上、下對齊。

            6.5.3建筑群之間的纜線宜采用地下管道或電纜溝敷設方式,并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規定。.

            6.5.4纜線應遠離高溫和電磁干擾的場地。

            6.5.5管線的彎曲半徑應符合表6.5.5的要求。

            表6.5.5管線敷設彎曲半徑

          纜線類型
          彎曲半徑(mm)/倍
          2芯或4芯水平光纜
          >25mm
          其他芯數和主干光纜
          不小于光纜外徑的10倍
          4對非屏蔽電纜
          不小于電纜外徑的4倍
          4對屏蔽電纜
          不小于電纜外徑的8倍
          大對數主干電纜
          不小于電纜外徑的10倍
          室外光纜、電纜
          不小于纜線外徑的10倍

            注:當纜線采用電纜橋架布放時,橋架內側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300mm。

            6.5.6纜線布放在管與線槽內的管徑與截面利用率,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纜線做不同的選擇。管內穿放大對數電纜或4芯以上光纜時,直線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soG~60%,彎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40%~50%。管內穿放4對對絞電纜或4芯光纜時,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G。布放纜線在線槽內的截面利用率應為30%~50%。

            7電氣防護及接地

            7.0.1綜合布線電纜與附近可能產生高電平電磁干擾的電動機、電力變壓器、射頻應用設備等電器設備之間應保持必要的間距,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7.0.1—1的規定。

            表7.0.1-1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

          類別
          與綜合布線接近狀況
          **小間距(mm)
          380V電力電纜%2kV·A
          與纜線平行敷設
          130
          有-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
          70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①
          10①
          380V電力電纜2~5kV·A
          與纜線平行敷設
          300
          有-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
          150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②
          80
           380V電力電纜>5kV·A
          與纜線平行敷設
          600
          有-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
          300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②
          150

            注:①當380V電力電纜<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且平行長度≤10m時,**小間距可為10mm。

           ?、陔p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槽,也可在同-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

            2綜合布線系統纜線與配電箱、變電室、電梯機房、空調機房之間的**小凈距宜符合表7.0.1-2的規定。

            表7.0.1-2綜合布線纜線與電氣設備的**小凈距

          名稱
          **小凈距(m)
          名稱
          **小凈距(m)
          配電箱
          1
          電梯機房
          2
          變電室
          2
          空調機房
          2

            3墻上敷設的綜合布線纜線及管線與其他管線的間距應符合表7.o.1-3的規定。當墻壁電纜敷設高度超過6000mm時,與避雷引下線的交叉間距應按下式計算:

            S≥0.05L (7.0.1)

            式中S——交叉間距(mm);

            L——交叉處避雷引下線距地面的高度(mm)。

            表7 0 1.3綜合布線纜線及管線與其他管線的間距

          其他管線
          平行凈距(mm)
          垂直交叉凈距(mm)
          避雷引下線
          1000
          300
          保護地線
          50
          20
          給水管
          150
          20
          壓縮空氣管
          150
          20
          熱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熱力管(包封)
          300
          300
          煤氣管
          300
          20

            7.0.2綜合布線系統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相應的纜線和配線設備,或采取防護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電磁干擾場強低于3V/m時,宜采用非屏蔽電纜和非屏蔽配線設備。

            2當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電磁干擾場強高于3V/m時,或用戶對電磁兼容性有較高要求時,可采用屏蔽布線系統和光纜布線系統。

            3當綜合布線路由上存在干擾源,且不能滿足**小凈距要求時,宜采用金屬管線進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線系統及光纜布線系統。

            7.0.3在電信間、設備間及進線間應設置樓層或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

            7.0.4綜合布線系統應采用共用接地的接地系統,如單獨設置接地體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如布線系統的接地系統中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地體時,其接地電位差不應大于1Vr.m.s。

            7.0.5樓層安裝的各個配線柜(架、箱)應采用適當截面的絕緣銅導線單獨布線至就近的等電位接地裝置,也可采用豎井內等電位接地銅排引到建筑物共用接地裝置,銅導線的截面應符合設計要求。

            7.0.6纜線在雷電防護區交界處,屏蔽電纜屏蔽層的兩端應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

            7.0.7綜合布線的電纜采用金屬線槽或鋼管敷設時,線槽或鋼管應保持連續的電氣連接,并應有不少于兩點的良好接地。

            7.0.8當纜線從建筑物外面進入建筑物時,電纜和光纜的金屬護套或金屬件應在入El處就近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

            7.0.9當電纜從建筑物外面進入建筑物時,應選用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應符合設計要求。

            8防火

            8.0.1根據建筑物的防火等級和對材料的耐火要求,綜合布線系統的纜線選用和布放方式及安裝的場地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8.0.2綜合布線工程設計選用的電纜、光纜應從建筑物的高度、面積、功能、重要性等方面加以綜合考慮,選用相應等級的防火纜線。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07條文說明

            1總則

            1.0.1隨著城市建設及信息通信事業的發展,現代化的商住樓、辦公樓、綜合樓及園區等各類民用建筑及工業建筑對信息的要求已成為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在過去設計大樓內的語音及數據業

            務線路時,常使用各種不同的傳輸線、配線插座以及連接器件等。

            例如:用戶電話交換機通常使用對絞電話線,而局域網絡(LAN)則可能使用對絞線或同軸電纜,這些不同的設備使用不同的傳輸線來構成各自的網絡;同時,連接這些不同布線的插頭、插座及配線架均無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間達不到共用的目的。

            現在將所有語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業務的設備的布線網絡組合在-套標準的布線系統上,并且將各種設備終端插頭插入標準的插座內已屬可能之事。在綜合布線系統中,當終端設備的位置需要變動時,只需做-些簡單的跳線,這項工作就完成了,而不需要再布放新的電纜以及安裝新的插座。

            綜合布線系統使用-套由共用配件所組成的配線系統,將各個不同制造廠家的各類設備綜合在-起同時工作,均可相兼容。

            其開放的結構可以作為各種不同工業產品標準的基準,使得配線系統將具有更大的適用性、靈活性,而且可以利用****的成本在**小的干擾下對設于工作地點的終端設備重新安排與規劃。大樓智能化建設中的建筑設備、監控、出入口控制等系統的設備在提供滿足TCP/IP協議接口時,也可使用綜合布線系統作為信息的傳輸介質,為大樓的集中監測、控制與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合布線系統以-套單-的配線系統,綜合通信網絡、信息網絡及控制網絡,可以使相互間的信號實現互聯互通。

            城市數字化建設,需要綜合布線系統為之服務,它有著及其廣闊的使用前景。

            1.0.3在確定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功能與需求以后,規劃能適應智能化發展要求的相應的綜合布線系統設施和預埋管線,防止今后增設或改造時造成工程的復雜性和費用的浪費。

            1.0.5綜合布線系統作為建筑的公共電信配套設施在建設期應考慮-次性投資建設,能適應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通信與信息業務服務的需求,保證電信業務在建筑區域內的接入、開通和使用;使得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對入口設施的管理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避免造成將來建筑物內管線的重復建設而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與環境。因此,在管道與設施安裝場地等方面,工程設計中應充分滿足電信業務市場競爭機制的要求。

            3系統設計

            3.1系統構成

            3.1.2進線間一般提供給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使用,通常設于地下-層。進線間主要作為室外電纜和光纜引入樓內的成端與分支及光纜的盤長空間位置。對于光纜至大樓(FTTB)至用戶(FTTH)、至桌面(FTTO)的應用及容量日益增多,進線間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許多的商用建筑物地下-層環境條件已大大改善,也可以安裝配線架設備及通信設施。在不具備設置單獨進線間或入樓電纜和光纜數量及入口設施容量較小時,建筑物也可以在入口處采用挖地溝或使用較小的空間完成纜線的成端與盤長,入口設施則可安裝在設備間,但宜單獨地設置場地,以便功能分區。

            3.1.3設計綜合布線系統應采用開放式星型拓撲結構,該結構下的每個分支子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對每個分支單元系統改動都不影響其他子系統。只要改變結點連接就可使網絡在星型、總線、環形等各種類型間進行轉換。綜合布線配線設備的典型設置與功能組合見圖1所示。

            3.2系統分級與組成

            3.2.1在《商業建筑電信布線標準>)TIA/EIA 568 A標準中對于D級布線系統,支持應用的器件為5類,但在TIA/EIA 568 B.2-1中僅提出5e類(超5類)與6類的布線系統,并確定6類布線支持帶寬為250MHz。在TIA/EIA 568 B.2—10標準中又規定了6A類(增強6類)布線系統支持的傳輸帶寬為500MHz。目前,3類與5類的布線系統只應用于語音主干布線的大對數電纜及相關配線設備。

            3.2.3 F級的****鏈路僅包括90m水平纜線和2個連接器件(不包括CP連接器件)。

            3.3纜線長度劃分

            本節按照《用戶建筑綜合布線>>ISO/IEC 11801 2002-09 5.7與7.2條款與TIA/EIA 568 B.1標準的規定,列出了綜合布線系統主干纜線及水平纜線等的長度限值。但是綜合布線系統在網絡的應用中,可選擇不同類型的電纜和光纜,因此,在相應的網絡中所能支持的傳輸距離是不相同的。在IEEE 802.3 an標準中,綜合布線系統6類布線系統在10G以太網中所支持的長度應不大于55m,但6A類和7類布線系統支持長度仍可達到100m。為了更好地執行本規范,現將相關標準對于布線系統在網絡中的應用情況,在表1、表2中分別列出光纖在100M、1G、10G以太網中支持的傳輸距離,僅供設計者參考。

            表1100M、1G以太網中光纖的應用傳輸距離

          光纖類型
          應用網絡
          光纖直徑(um)
          波長(nm)
          帶寬(MHz)
          應用距離(m)
           
          多模
          100BASE—FX
           
           
           
          2000
           
          1000BASB—SX
          62.5
          850
          160
          220
           
          1000BASE LX
          200
          275
           
          500
          550
           
          1000BASE-SX
          50
          850
          400
          500
          500
          550
          1000BASE-LX
          1300
          400
          550
          500
          550
          單模
          1000BASE-LX
          <10
          1310
           
          5000

            注:上述數據可參見IEEE 802.3-2002。

            表2 10G以太網中光纖的應用傳輸距離

          光纖類型
          應用網絡
          光纖直徑(um)
          波長(nm)
          模式帶寬(MHz·km)
          應用范圍(m)
          多模
          10GBASE-S
          62.5
          850
          160/150
          26
          200/500
          33
          400/400
          66
          50
          500/500
          82
          2000
          300
          10GBASBLx4
          62.5
          1300
          500/500
          300
          50
          400/400
          240
          500/500
          300
          單模
          10GBASE—L
          <10
          1310
           
          1000
          10GBASE_E
          1550
           
          30000~40000
          10GBASE-LX4
          1300
           
          1000

            往:上述數據可參見IEEE 802.3ac--2002。

            3·3·1在條款中列出了ISO/IEC 11801 2002-09版中對水平纜線與主干纜線之和的長度規定。為了使工程設計者了解布線系統各部分纜線長度的關系及要求,特依據TIA/EIA 568 B.1標準列出表3和圖2,以供工程設計中應用。

          纜線類型
          各線段長度限值(m)
          A
          B
          C
          100Ω對絞電纜
          800
          300
          500
          62.5m多模光纜
          2000
          300
          1700
          50m多模光纜
          2000
          300
          1700
          單模光纜
          3000
          300
          2700

            注:1如B距離小于****值時,C為對絞電纜的距離可相應增加,但A的總長度不能大于800m。

            2表中100Q對絞電纜作為語音的傳輸介質。

            3單模光纖的傳輸距離在主干鏈路時允許達60km,但被認可至本規定以外范圍的內容。

            4對于電信業務經營者在主干鏈路中接入電信設施能滿足的傳輸距離不在本規定之內。

            5在總距離中可以包括人口設施至CD之間的纜線長度。

            6建筑群與建筑物配線設備所設置的跳線長度不應大于20m,如超過20m時主干長度應相應減少。

            7建筑群與建筑物配線設備連至設備的纜線不應大于30m,如超過30m時主干長度應相應減少。

            3.4系統應用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應按照近期和遠期的通信業務,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等需要,選用合適的布線器件與設施。選用產品的各項指標應高于系統指標,才能保證系統指標,得以滿足和具有發展的余地,同時也應考慮工程造價及工程要求,對系統產品選用應恰如其分。

            3.4.1對于綜合布線系統,電纜和接插件之間的連接應考慮阻抗匹配和平衡與非平衡的轉換適配。在工程(D級至F級)中特性阻抗應符合100Ω標準。在系統設計時,應保證布線信道和鏈路在支持相應等級應用中的傳輸性能,如果選用6類布線產品,則纜線、連接硬件、跳線等都應達到6類,才能保證系統為6類。如果采用屏蔽布線系統,則所有部件都應選用帶屏蔽的硬件。

            3.4.2在表3.4.2中,其他應用一欄應根據系統對網絡的構成、傳輸纜線的規格、傳輸距離等要求選用相應等級的綜合布線產品。

            3.4.5跳線兩端的插頭,IDC指4對或多對的扁平模塊,主要連接多端子配線模塊;RJ45指8位插頭,可與8位模塊通用插座相連;跳線兩端如為ST、SC、SFF光纖連接器件,則與相應的光纖適配器配套相連。

            3.4.6信息點電端口如為7類布線系統時,采用RJ45或非對45

            型的屏蔽8位模塊通用插座。

            3.4.7在ISO/IEC 11801 2002-09標準中,提出除了維持SC光纖連接器件用于工作區信息點以外,同時建議在設備間、電信間、集合點等區域使用SFF小型光纖連接器件及適配器。小型光纖連接器件與傳統的ST、SC光纖連接器件相比體積較小,可以靈活地使用于多種場合。目前SFF小型光纖連接器件被布線市場認可的主要有LC、MT-RJ、VF-45、MU和FJ。

            電信間和設備間安裝的配線設備的選用應與所連接的纜線相適應,具體可參照表4內容。

            表4配線模塊產品選用

          類別
          產品類型
          配線模塊安裝場地和連接纜線類型
          電纜配線設備
          配線設備類型
          容量與規格
          FD(電信間)
          BD(設備間)
          CD(設備間/進線間)
          大對數卡接模塊
          采用4對卡接模塊
          4對水平電纜/4對主干電纜
          4對主干電纜
          4對主干電纜
          采用5對卡接模塊
          大對數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電纜配線設備
          25對卡接
          模塊
          25對
          4對水平電纜/4對主干電纜/大對數主干電纜
          4對主干電纜/大對數主干電纜
          4對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回線型卡接模塊
          8回線
          4對水平電纜/4對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10回線
          大對數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大對數主干電纜
          RJ45配線模塊
          一般為24口或48口
          4對水平電纜/
          4對主干電纜
          4對主干電纜
          4對主干電纜
          光纜配線設備
          ST光纖連接盤
          單工/雙工,一般為24口
          水平/主干光纜
          主干光纜
          主干光纜
          SC光纖連接盤
          單工/雙工,一般為24口
          水平/主干光纜
          主干光纜
          主干光纜
          SFF小型
          光纖連接盤
          單工/雙工一般為24口、48口
          水平/主干光纜
          主干光纜
          主干光纜

            3.4.8當集合點(CP)配線設備為8位模塊通用插座時,CP電纜宜采用帶有單端RJ45插頭的產業化產品,以保證布線鏈路的傳輸性能。

            3.5屏蔽布線系統

            3.5.1根據電磁兼容通用標準《居住、商業的輕工業環境中的抗擾度試驗))GB/T 177991-1999與國際標準草案77/181/FDIS及IEEE 802.3-2002標準中都認可3V/m的指標值,本規范做出相應的規定。

            在具體的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過程中,如用戶提出要求或現場環境中存在磁場的干擾,則可以采用電磁騷擾測量接收機測試,或使用現場布線測試儀配備相應的測試模塊對模擬的布線鏈路做測試,取得了相應的數據后,進行分析,作為工程實施依據。具體測試方法應符合測試儀表技術內容要求。

            3.5.4屏蔽布線系統電纜的命名可以按照《用戶建筑綜合布線》ISO/IEC 11801中推薦的方法統一命名。

            對于屏蔽電纜根據防護的要求,可分為F/UTP(電纜金屬箔屏蔽)、u/FTP(線對金屬箔屏蔽)、SF/UTP(電纜金屬編織絲網

            加金屬箔屏蔽)、S/FTP(電纜金屬箔編織網屏蔽加上線對金屬箔屏蔽)幾種結構。

            不同的屏蔽電纜會產生不同的屏蔽效果。一般認可金屬箔對高頻、金屬編織絲網對低頻的電磁屏蔽效果為佳。如果采用雙重絕緣(SF/UTP和s/FTP)則屏蔽效果更為理想,可以同時抵御線對之間和來自外部的電磁輻射干擾,減少線對之間及線對對外部的電磁輻射干擾。因此,屏蔽布線工程有多種形式的電纜可以選擇,但為保證良好屏蔽,電纜的屏蔽層與屏蔽連接器件之間必須做好360°的連接。

            銅纜命名方法見圖3:-

            3.6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

            3·6·1開放型辦公室布線系統對配線設備的選用及纜線的長度有不同的要求。

            1計算公式C=(102-H)/1.2針對24號線規{24AWGl的非屏蔽和屏蔽布線而言,如應用于26號線規{26AWG)的屏蔽布線系統,公式應為C-(102--H)/1.5。工作區設備電纜的****長度要求,《用戶建筑綜合布線}}ISO/IEC 11801 2002中為20m,但在《商業建筑電信布線標準bTIA/EIA 568 B.1 6.4.1.4中為22m,本規范以TAI/EIA 568 B.1規范內容列出。

            2 CP點由無跳線的連接器件組成,在電纜與光纜的****鏈路中都可以存在。

            集合點配線箱目前沒有定型的產品,但箱體的大小應考慮至少滿足12個工作區所配置的信息點所連接4對對絞電纜的進、出箱體的布線空間和CP卡接模塊的安裝空間。

            3.7工業級布線系統

            3.7.5工業級布線系統產品選用應符合IP標準所提出的保護要求,國際防護(IP)定級如表5所示內容要求。

            表5國際防護(IP)定級

          級別
          編號
          IP編號定義(二位數)
          級別編號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
          0
          沒有保護
          對于意外接觸沒有保護,對異物沒有防護
          對水沒有防護
          沒有防護
          0
          1
          防護大顆粒異物
          防止大面積人手接觸,防護直徑大于50mm的大固體顆粒
          防護垂直下降水滴
          防水滴
          1
          2
          防護中等顆粒異物
          防止手指接觸,防護直徑大于12mm的中固體顆粒
          防止水滴濺射進入(****15°)
          防水滴
          2
          3
          防護小顆粒異物
          防止工具、導線或類似物體接觸,防護直徑大于2.5mm的小固體顆粒
          防止水滴(****60°)
          防噴濺
          3
          4
          防護谷粒狀異物
          防護直徑大于lmm的小固體顆粒
          防護全方位、潑濺水,允許有限進入
          防噴濺
          4
          5
          防護灰塵積垢
          有限地防止灰塵
          防護全方位潑濺水(來自噴嘴),允許有限進入
          防澆水
          5
          6
          防護灰塵吸入
          完全阻止灰塵進入,防護灰塵滲透
          防護高壓噴射或大浪進入,允許有限進入
          防水淹
          6
           
           
           
          可沉浸在水下0.15~1m深度
          防水浸
          7
           
           
           
          可長期沉浸在壓力較大的水下
          密封防水
          8
                       

            注:1 2位數用來區別防護等級,第1位針對固體物質,第2位針對液體。

            2如IP67級別就等同于防護灰塵吸人和可沉浸在水下0.15~lm深度。

            4系統配置設計

            綜合布線系統在進行系統配置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用戶近期與遠期的實際需要與發展,使之具有通用性和靈活性,盡量避免布線系統投入正常使用以后,較短的時間又要進行擴建與改建,造成資金浪費。一般來說,布線系統的水平配線應以遠期需要為主,垂直干線應以近期實用為主。

            為了說明間題,我們以一個工程實例來進行設備與纜線的配置。例如,建筑物的某-層共設置了200個信息點,計算機網絡與電話各占50%,即各為100個信息點。

            1電話部分:

            1)FD水平側配線模塊按連接100根4對的水平電纜配置。

            2)語音主干的總對數按水平電纜總對數的25%計,為100對線的需求;如考慮10%的備份線對,則語音主干電纜總對數需求量為110對。

            3)FD干線側配線模塊可按卡接大對數主干電纜110對端子容量配置。

            2數據部分:

            1)FD水平側配線模塊按連接100根4對的水平電纜配置。

            2)數據主干纜線。

            a**少量配置:以每個HUB/SW為24個端口計,100個數據信息點需設置5個HUB/SW;以每4個HUB/SW為-群(96個端H),組成了2個HUB/SW群;現以每個HUB/SW群設置1個主干端口,并考慮1個備份端VI,則2個HUB/SW群需設4個主干端1:1。如主干纜線采用對絞電纜,每個主干端口需設4對線,則線對的總需求量為16對;如主干纜線采用光纜,每個主干光端口按2芯光纖考慮,則光纖的需求量為8芯。

            b****量配置:同樣以每個HUB/SW為24端口計,100個數據信息點需設置5個HUB/SW;以每1個HUB/SW(24個端口)設置1個主干端口,每4個HUB/SW考慮1個備份端口,共需設置7個主干端口。如主干纜線采用對絞電纜,以每個主干電端口需要4對線,則線對的需求量為28對;如主干纜線采用光纜,每個主干光端VI按2芯光纖考慮,則光纖的需求量為14芯。

            3)FD干線側配線模塊可根據主干電纜或主干光纜的總容量加以配置。

            配置數量計算得出以后,再根據電纜、光纜、配線模塊的類型、規格加以選用,做出合理配置。

            上述配置的基本思路,用于計算機網絡的主干纜線,可采用光纜;用于電話的主干纜線則采用大對數對絞電纜,并考慮適當的備份,以保證網絡安全。由于工程的實際情況比較復雜,不可能按-種模式,設計時還應結合工程的特點和需求加以調整應用。

            4.1工作區

            4.1.2目前建筑物的功能類型較多,大體上可以分為商業、文化、媒體、體育、醫院、學校、交通、住宅、通用工業等類型,因此,對工作區面積的劃分應根據應用的場合做具體的分析后確定,工作區面

            積需求可參照表6所示內容。

            表6工作區面積劃分表

          建筑物類型及功能
          工作區面積(m2)
          網管中心、呼叫中心、信息中心等終端設備較為密集的場地
          3~5
          辦公區
          5~10
          會議、會展
          10~60
          商場、生產機房、娛樂場所
          20~60
          體育場館、候機室、公共設施區
          20~100
          工業生產區
          60~200

            注1對于應用場合,如終端設備的安裝位置和數量無法確定時或使用徹底為大客戶租用并考慮自設置計算機網絡時,工作區面積可按區域(租用場地)面積確定。

            2對于IDC機房(為數據通信托管業務機房或數據中心機房)可按生產機房每個配線架的設置區域考慮工作區面積。對于此類項目,涉及數據通信設備的安裝工程,應單獨考慮實施方案。

            4.2配線子系統

            4.2.4每一個工作區信息點數量的確定范圍比較大,從現有的工程情況分析,從設置1個至10個信息點的現象都存在,并預留了電纜和光纜備份的信息插座模塊。因為建筑物用戶性質不-樣,功能要求和實際需求不-樣,信息點數量不能僅按辦公樓的模式確定,尤其是對于專用建筑(如電信、金融、體育場館、博物館等建筑)及計算機網絡存在內、外網等多個網絡時,更應加強需求分析,做出合理的配置。

            每個工作區信息點數量可按用戶的性質、網絡構成和需求來確定。表7做了-些分類,僅提供設計者參考。

            表7信息點數量配置

          建筑物功能區
          信息點數量(每一工作區)
          備注
          電話
          數據
          光纖(雙工端口)
          辦公區(一般)
          1個
          1個
           
           
          辦公區(重要
          1個
          2個
          1個
          對數據信息有較大的需求
          出租或大客戶區域
          2個或2個以上
          2個或2個以上
          1或1個以上
          指整個區域的配置量
          辦公區(e2務工程)
          2~5個
          2~5個
          1或1個以上
          涉及內、外網絡時

            注:大客戶區域也可以為公共實施的場地,如商場、會議中心、會展中心等。

            4·2.71根4對對絞電纜應全部固定終接在1個8位模塊通用插座上。不允許將1根4對對絞電纜終接在2個或2個以上8位模塊通用插座。

            4.2.9、4.2.10根據現有產品情況配線模塊可按以下原則選擇:

            1多線對端子配線模塊可以選用4對或5對卡接模塊,每個卡接模塊應卡接1根4對對絞電纜。一般100對卡接端子容量的模塊可卡接24根(采用4對卡接模塊)或卡接20根(采用5對卡接模塊)4對對絞電纜。

            2 25對端子配線模塊可卡接1根25對大對數電纜或6根4對對絞電纜。

            3回線式配線模塊(8回線或10回線)可卡接2根4對對絞電纜或8/10回線?;鼐€式配線模塊的每-回線可以卡接1 1寸A線和1對出線?;鼐€式配線模塊的卡接端子可以為連通型、斷開型和可插入型三類不同的功能。一般在CP處可選用連通型,在需要加裝過壓過流保護器時采用斷開型,可插入型主要使用于斷開電路做檢修的情況下,布線工程中無此種應用。

            4 RJ45配線模塊(由24或48個8位模塊通用插座組成)每1個RJ45插座應可卡接1根4對對絞電纜。

            5光纖連接器件每個單工端口應支持1芯光纖的連接,雙工端口則支持2芯光纖的連接。

            4.2.11各配線設備跳線可按以下原則選擇與配置:

            1電話跳線宜按每根1對或2對對絞電纜容量配置,跳線兩端連接插頭采用IDC或RJ45型。

            2數據跳線宜按每根4對對絞電纜配置,跳線兩端連接插頭采用IDC或塒45型。

            3光纖跳線宜按每根1芯或2芯光纖配置,光跳線連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型。

            4.3干線子系統

            4.3.2點對點端接是**簡單、**直接的配線方法,電信間的每根干線電纜直接從設備間延伸到指定的樓層電信間。分支遞減終接是用1根大對數干線電纜來支持若干個電信間的通信容量,經過電纜接頭保護箱分出若干根小電纜,它們分別延伸到相應的電信l剛,并終接于目的地的配線設備。

            4.3.5如語音信息點8位模塊通用插座連接ISDN用戶終端設備,并采用S接口(4線接口)時,相應的主干電纜則應按2對線配置。

            4.7管理

            4.7.1管理是針對設備間、電信間和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等設施,按-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的規定。內容包括:管理方式、標識、色標、連接等。這些內容的實施,將給今后維護和管理帶來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別是較為復雜的綜合布線系統,如采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其效果將十分明顯。

            目前,市場上已有商用的管理軟件可供選用。

            綜合布線的各種配線設備,應用色標區分干線電纜、配線電纜或設備端點,同時,還應采用標簽表明端接區域、物理位置、編號、容量、規格等,以便維護人員在現場一目了然地加以識別。

            4·7·2在每個配線區實現線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標區域之間按應用的要求,采用跳線連接。色標用來區分配線設備的性質,分別由按性質劃分的配線模塊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結構進行排列。

            綜合布線系統使用的標簽可采用粘貼型和插入型。

            電纜和光纜的兩端應采用不易脫落和磨損的不干膠條標明相同的編號。

            目前,市場上已有配套的打印機和標簽紙供應。

            4.7.3電子配線設備目前應用的技術有多種,在工程設計中應考慮到電子配線設備的功能,在管理范圍、組網方式、管理軟件、工程投資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選用。

            5系統指標

            5.0.1綜合布線系統的機械性能指標以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資料為依據,它將對布線工程的安裝設計,尤其是管線設計產生較大的影響,應引起重視。

            本規范列出布線系統信道和鏈路的指標參數,但6A、7類布線系統在應用時,工程中除了已列出的各項指標參數以外,還應考慮信道電纜(6根對1根4對對絞電纜)的外部串音功率和(PSANEXT)和2根相鄰4對對絞電纜間的外部串音(ANEXT)。

            目前只在TIA/EIA 568 B.2—10標準中列出了6A類布線從1~500MHz帶寬的范圍內信道的插入損耗、NEXT、PS NEXT、FEXT、ELFEXT、PS ELFEXT、回波損耗、ANEXT、PS ANEXT、PS AELFEXT等指標參數值。在工程設計時,可以參照使用。

            布線系統各項指標值均在環境溫度為20℃時的數據。根據TIA/EIA 568.B.2—1中列表分析,當溫度從20~60。C的變化范圍內,溫度每上升5℃,90m的****鏈路長度將減短1~2m,在89~75m(非屏蔽鏈路)及89.5~83m(屏蔽鏈路)的范圍之內變化。

            5.0.3按照ISO/IEC 11801 2002-09標準列出的布線系統信道指標值,提出了需執行的和建議的兩種表格內容。對需要執行的指標參數在其表格內容中列出了在某-頻率范圍的計算公式,但在建議的表格中僅列出在指定的頻率時的具體數值,本規范以建議的表格列出各項指標參數要求,供設計者在對布線產品選擇時參考使用。信道的構成可見圖3.2.3內容。

            指標項目中衰減串音比(ACR)、非平衡衰減和耦合衰減的參數中仍保持使用“衰減,,這-術語,但在計算ACR、PS ACR、ELFEXT;FIIPS ELFEXT值時,使用相應的插入損耗值。衰減這-術語在電纜工業生產中被廣泛采用,但由于布線系統在較高的頻率時阻抗的失配,此特性采用插入損耗來表示。與衰減不同,插入損耗不涉及長度的線性關系。

            5·0·5本條款內容是按照ISO/IEC 11801 2002-09的附錄A所列出的****鏈路和CP鏈路的指標參數值提出的,但在附錄A中是以需執行的和建議的兩種表格列出。在需執行的表格中針對****鏈路和CP鏈路列出指標計算公式,在建議表格中只是針對****鏈路某-指定的頻率指標而言。本規范以建議表格內容列出****鏈路各項指標參數要求。****鏈路和CP鏈路的構成可見圖3.2.3內容。

            對于等級為F的信道和****鏈路(包括5.0.3條中的),只存在兩個連接器件時(無CP點)的**小ACR值和PS ACR值應符合表8要求,具體連接方式如圖4中所示。

            表8信道和****鏈路為F級(包括2個連接點)時,ACR與PS ACR值

          頻率(MHz)
          信道
          ****鏈路
          **小ACR(dB)
          **小PSACR(dB)
          **小ACR(dB)
          **小PSACR(dB)
          1
          61.0
          58.0
          61.0
          58.O
          16
          57.I
          54.I
          58.2
          55.2
          100
          44.6
          41.6
          47.5
          44.5
          250
          27.3
          24.3
          31.9
          28.9
          600
          1.1
          11.9
          8.6
          5.6

            圖4兩個連接器件的信道與****鏈路

            6安裝工藝要求

            6.2電信間

            6.2.1電信間主要為樓層安裝配線設備(為機柜、機架、機箱等安裝方式)和樓層計算機網絡設備(HUB或SW)的場地,并可考慮在該場地設置纜線豎井、等電位接地體、電源插座、UPS配電箱等設施。在場地面積滿足的情況下,也可設置建筑物諸如安防、消防、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無線信號覆蓋等系統的布纜線槽和功能模塊的安裝。如果綜合布線系統與弱電系統設備合設于同-場地,從建筑的角度出發,稱為弱電間。

            6.2.3一般情況下,綜合布線系統的配線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采用19”標準機柜安裝。機柜尺寸通常為600mm(寬)x 900mm(深)x 2000mm(高),共有42U的安裝空間。機柜內可安裝光纖連接盤、R.145(24口)配線模塊、多線對卡接模塊(100對)、理線架、計算機HUB/SW設備等。如果按建筑物每層電話和數據信息點各為200個考慮配置上述設備,大約需要有2個19”(42U)的機柜空間,以此測算電信間面積至少應為5m2(2.5mX 2.0m)。對于涉及布線系統設置內、外網或專用網時,19”機柜應分別設置,并在保持-定間距的情況下預測電信間的面積。

            6.2.5電信間溫、濕度按配線設備要求提_tfI,如在機柜中安裝計算機網絡設備(HUB/SW)時的環境應滿足設備提出的要求,溫、濕度的保證措施由空調專業負責解決。

            本條與6.3.4條所述的安裝工藝要求,均以總配線設備所需的環境要求為主,適當考慮安裝少量計算機網絡等設備制定的規是,如果與程控電話交換機、計算機網絡等主機和配套設備合裝在-起,則安裝工藝要求應執行相關規范的規定。

            6.3設備間

            6.3.2設備間是大樓的電話交換機設備和計算機網絡設備,以及建筑物配線設備(BD)安裝的地點,也是進行網絡管理的場所。對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而言,設備間主要安裝總配線設備。當信息通信設施與配線設備分別設置時考慮到設備電纜有長度限制的要求,安裝總配線架的設備間與安裝電話交換機及計算機主機的設備間之間的距離不宜太遠。

            如果一個設備間以10m2計,大約能安裝5個19”的機柜。在機柜中安裝電話大對數電纜多對卡接式模塊,數據主干纜線配線設備模塊,大約能支持總量為6000個信息點所需(其中電話和數據信息點各占50%)的建筑物配線設備安裝空間。

            6.4進線間

            進線間一個建筑物宜設置1個,一般位于地下層,外線宜從兩個不同的路由引入進線間,有利于與外部管道溝通。進線間與建筑物紅外線范圍內的人孔或手孔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連。進線間因涉及因素較多,難以統-提出具體所需面積,可根據建筑物實際情況,并參照通信行業和國家的現行標準要求進行設計,本規范只提出原則要求。

            6.5纜線布放

            6.5.2干線子系統垂直通道有下列三種方式可供選擇:

            1電纜孔方式,通常用-根或數根外徑63~102mm的金屬管預埋在樓板內,金屬管高出地面25~50mm,也可直接在樓板上預留一個大小適當的長方形孔洞;孔洞一般不小于600mm×400mm(也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

            2管道方式,包括明管或暗管敷設。

            3電纜豎井方式,在新建工程中,推薦使用電纜豎井的方式。

            6.5.6某些結構(如“+”型等)的6類電纜在布放時為減少對絞電纜之間串音對傳輸信號的影響,不要求完全做到平直和均勻,甚至可以不綁扎,因此對布線系統管線的利用率提出了較高要求。

            對于綜合布線管線可以采用管徑利用率和截面利用率的公式加以計算,得出管道纜線的布放根數。

            1管徑利用率=d/D。d為纜線外徑;D為管道內徑。

            2截面利用率=A1/A。A1為穿在管內的纜線總截面積;A為管子的內截面積。

            纜線的類型包括大對數屏蔽與非屏蔽電纜(25對、50對、100對),4對對絞屏蔽與非屏蔽中纜(5e類、6類、7類)及光纜(2芯至24芯)等。尤其是6類與屏蔽纜線因構成的方式較復雜,眾多纜線的直徑與硬度有較大的差異,在設計管線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為了保證水平電纜的傳輸性能及成束纜線在電纜線槽中或彎角處布放不會產生溢出的現象,故提出了線槽利用率在30%~50%的范圍。

            7電氣防護及接地

            7.0.1隨著各種類型的電子信息系統在建筑物內的大量設置,各種干擾源將會影響到綜合布線電纜的傳輸質量與安全。表9列出的射頻應用設備又稱為ISM設備,我國目前常用的ISM設備大致有15種。

            表9 CISPR推薦設備及我國常見ISM設備一覽表

          序號
          CISPR推薦設備
          我國常見ISM設備
          1
          塑料縫焊機
          介質加熱設備,如熱合機等
          2
          微波加熱器
          微波爐
          3
          超聲波焊接與洗滌設備
          超聲波焊接與洗滌設備
          4
          非金屬干燥器
          計算機及數控設備
          5
          木材膠合干燥器
          電子儀器,如信號發生器
          6
          塑料預熱器
          超聲波探測儀器
          7
          微波烹飪設備
          高頻感應加熱設備,如高頻熔煉爐等
          8
          醫用射頻設備
          射頻濺射設備、醫用射頻設備
          9
          超聲波醫療器械
          超聲波醫療器械,如超聲波診斷儀等
          10
          電灼器械、透熱療設備
          透熱療設備,如超短波理療機等
          11
          電火花設備
          電火花設備
          12
          射頻引弧弧焊機
          射頻引弧弧焊機
          13
          火花透熱療法設備
          高頻手術刀
          14
          攝譜儀
          攝譜儀用等離子電源
          15
          塑料表面腐蝕設備
          高頻電火花真空檢漏儀

            注:國際無線電干擾特別委員會稱CISPR。

            7.0.2本條中第1和第2款綜合布線系統選擇纜線和配線設備時,應根據用戶要求,并結合建筑物的環境狀況進行考慮。

            當建筑物在建或已建成但尚未投入使用時,為確定綜合布線系統的選型,應測定建筑物周圍環境的干擾場強度。對系統與其他干擾源之間的距離是否符合規范要求進行摸底,根據取得的數據和資料,用規范中規定的各項指標要求進行衡量,選擇合適的器件和采取相應的措施。

            光纜布線具有****的防電磁干擾性能,既能防電磁泄漏,也不受外界電磁干擾影響,在電磁干擾較嚴重的情況下,是比較理想的防電磁干擾布線系統。本著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的設計原則在滿足電氣防護各項指標的前提下,應****屏蔽纜線和屏蔽配線設備或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進行布線,待光纜和光電轉換設備價格下降后,也可采用光纜布線??傊畱鶕こ痰木唧w情況,合理配置。

            如果局部地段與電力線等平行敷設,或接近電動機、電力變壓器等干擾源,且不能滿足**小凈距要求時,可采用鋼管或金屬線槽等局部措施加以屏蔽處理。

            7.0.5綜合布線系統接地導線截面積可參考表10確定。

            表10接地導線選擇表

          名稱
          樓層配線設備至大樓總接地體的距離
          30m
          100m
          信息點的數量(個)
          75
          >75,450
          選用絕緣銅導線的截面(mm2)
          6~16
          16~50

            7.0.6對于屏蔽布線系統的接地做法,一般在配線設備(FD、BD、CD)的安裝機柜(機架)內設有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與屏蔽模塊的屏蔽罩相連通,機柜(機架)接地端子則經過接地導體連至大樓等電位接地體。為了保證全程屏蔽效果,終端設備的屏蔽金屬罩可通過相應的方式與TN—S系統的PE線接地,但不屬于綜合布線系統接地的設計范圍。

            8防火

            8·0.2對于防火纜線的應用分級,北美、歐NKIN際的相應標準中主要以纜線受火的燃燒程度及著火以后,火焰在纜線上蔓延的距離、燃燒的時間、熱量與煙霧的釋放、釋放氣體的毒性等指標,并通過實驗室模擬纜線燃燒的現場狀況實測取得。表11~表13分別列出纜線防火等級與測試標準,僅供參考。

            表11通信纜線國際測試標準

          IEC標準(自高向低排列)
          測試標準
          纜線分級
          IEC 60332 3C-
           
          IEC 60332—1
           

            注:參考現行IEC標準。

            表12通信電纜歐洲測試標準及分級表

          歐盟標準(草案)(自高向低排列)
          測試標準
          纜線分級
          prEN 50399-2-2和EN 50265-2-1
          B1
          prEN 50399-2-1和EN 50265 2-1
          B2
          C
          D
          EN 50265-2-1
          E

            注:歐盟EU CPD草案。

            表13通信纜線北美測試標準及分級表

          測試標準
          NEC標準(自高向低排列)
          電纜分級
          光纜分級
          UL910(NFPA262)
          CMP(阻燃級)
          OFNP或OFCP
          ULl666
          CMR(主干級)
          OFNR或0FCR
          ULl581
          CM、CMG(通用級)
          OFN(G)或0FC(G)
          VW-1
          CMX(住宅級)
           

            注:參考現行NEC 2002版。

            對歐洲、美洲、國際的纜線測試標準進行同等比較以后,建筑物的纜線在不同的場合與安裝敷設方式時,建議選用符合相應防火等級的纜線,并按以下幾種情況分別列出:

            1在通風空間內(如吊頂內及高架地板下等)采用敞開方式敷設纜線時,可選用CMP級(光纜為OFNP或OFCP)或B1級。

            2在纜線豎井內的主干纜線采用敞開的方式敷設時,可選用CMR級(光纜為OFNR或OFCR)或B2、C級。

           

            3在使用密封的金屬管槽做防火保護的敷設條件下,纜線可選用CM級(光纜為OFN或OFC)或D級。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伊人久久情人综岁的合网18|火锅店熟女老板国产精品|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table id="9evml"></table>
          <p id="9evml"></p>
                <td id="9evml"><option id="9evml"></option></td>
                <tr id="9evml"><label id="9evml"></label></tr>
                  <acronym id="9evml"></acronym>